外甥在杭州结婚,迎亲的队伍中,有一位高个儿、白皮肤、蓝眼睛、挺拔鼻梁的帅气外国小伙。他手捧一束鲜花,伴随新娘左右。出于好奇,我关注着外国小伙。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新娘的好朋友,一位德国小伙,我说不清他的名字,且叫他德国小伙。
婚礼首先在大酒店的草坪上进行了一场中西结合的仪式。仪式结束,新郎请各位来宾现场喝香槟酒,吃蛋糕。妹妹给我端来一碟蛋糕,我用勺子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德国小伙也得到了一份蛋糕,可转了一圈,找不到勺子。新娘无暇照应他,他纠结半天后,自言自语一番,只见他左手端碟,右手抓蛋糕往嘴里送,完了他用餐巾纸擦干净手,在众目睽睽下他没有尴尬,没有做作,吃得很爽,动作神情令人捧腹。原来外国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讲究。
婚宴上,我恰与德国小伙同桌,我发现他会说汉语且说的很通顺。通过交流,我知道他是来中国大学学汉语的,为时已一年。德国小伙告知我:他说汉语不流利,看中文报纸有障碍,因此他每天早晨要读汉语、写汉字、背词语解释,有机会就和中国朋友用汉语交流。他说他弄不懂汉语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和多字一义、多词一义等现象,常常弄错出笑话。
宴席上了一道“清蒸甲鱼”,转到德国小伙面前时,中国客人请他吃甲鱼。德国小伙朝甲鱼看了半天后问:“这是什么?”一位热心大姐告诉他:“这是乌龟的小弟弟甲鱼,好吃有营养。”德国小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不知从何下筷。热心大姐夹了一块腿肉放在德国小伙的盘子里,他双目注视着带脚趾的腿,面带难色地问:“怎么吃?”大姐再次热心指导:“软的(指肉)吃下,硬的(指骨头)吐掉,就这么简单。”德国小伙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一块。我从德国小伙的表情和言行举止发现,他很有兴趣地在接触和品尝中国的饮食文化。
幽默的热心大姐故意拿德国小伙开玩笑:“你是新娘的男闺蜜?”德国小伙似乎没听说过,也没学过闺蜜一词,而且前面还加个“男”字。看他神情,疑惑多多,但他又不失时机地向幽默大姐学习讨教:“什么是男闺蜜?怎么写?”幽默大姐解释说:“门里有个圭,圭是美玉和宝贝。以物比喻人,是指家里有美丽的女孩。蜜就是蜂蜜的蜜,指友情甜蜜和愉快。闺蜜是现在女性对女友的新称呼,闺蜜也可以是男性,所以你就是新娘的男闺蜜了。”幽默大姐说完用手指在餐桌上一笔一画地写给德国小伙看。这时新郎和新娘刚好到我们桌来敬酒,德国小伙冲着新娘甜甜地笑了,全桌的人也跟着笑了,德国小伙似乎终于搞懂得了闺蜜甜蜜的意境。
婚礼过后,外甥媳妇告诉我:“德国小伙很有意思,送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内装八百八十八元八角八分。我不肯收,可他说‘按照中国的风俗,送出去的红包是不兴收回的’,我只好收了。”这个德国小伙真有才,虽然到中国只有一年,不仅对中国的送红包习俗都已精通,竟然还懂得“八”谐音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