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特稿:产业变局下的中国创新
新华社记者 傅云威 邹多为 孙晶
太平洋东岸,美国第二大港口长滩港一处自动化码头。装卸作业区空无一人,一排排桥吊迎接着远洋货轮停靠,不同系统和设备配合密切,无缝对接,秩序井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整套的技术来自上海振华重工这家中国企业。
窥一斑而知全豹。全球产业变局之下,中国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美国港口,显示出中国创新贡献的效率与优势。
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为先导,当前全球技术革新创新蓄势待发,众多产业酝酿变局,有望为世界经济贡献新的增长点。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新浪潮以新增长助力世界经济,以新模式启迪全球产业,以新开放重组全球产业格局,表现出显著后发优势。
新经济助力新增长
近年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形态在中国蓬勃兴起,创造新增长点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4.8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4.7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中国创新大潮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全球融会贯通。彭博社网站近期刊登社论指出,中国企业正积极收购海外技术企业,在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大幅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每年增长约20%。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中国正酝酿一股改变中国经济面貌、增益全球创新和增长的新生力量,这将为全球科创风投、技术商业化等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新模式造就新升级
如果说,中国创新带来的量增扩容效应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那么中国创新所支撑的各种新模式和新规范已开始为某些行业革新升级提供示范和镜鉴。
在北京CBD核心区Z15地块,中国尊——一座设计为地下8层、地上108层、高528米的摩天大厦——正不断向天穹挺进,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中国尊”的高度所体现的不仅包括承建方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高端技术、高精度设备,也涵盖其高施工标准和操作规范。“我们在焊缝探伤、锚栓精度控制、智能控制顶升钢平台等关键技术和实操领域已追平或超越欧美标准,这成就了中建钢构业内领先的江湖地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介绍,“瞄准高端、奋力创新永远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创新让中国基建品牌在非洲、中东、拉美、欧洲市场大放异彩。”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瀚纳仕中国区执行总监兰熙蒙指出,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首先应用于中国市场,中国日益成为新兴的创新中心,开始为行业立标准、树规范。这种转换将对全球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开放优化新格局
技术创新大潮绝非技术精英和大项目的专享。在中国决策层简政放权、扩大开放政策引领下,创新正在个人消费领域迅速生长蔓延,具象化为一餐美食、一趟便捷出行、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新经济形态不断填补旧短板,满足新需求,扩展全新商业边界。
在手机地图上寻找最近的自行车,扫描二维码开锁,用完后用手机结算;只需输入配送地址、用餐时间便可等待快递人员送餐上门……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一些身边事,成为《日本经济新闻》驻华记者笔下的“稀罕物”。
互联网金融“独角兽”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告诉记者,新经济繁荣得益于中国政府主导的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地,让中国快速积聚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网民。传统服务的缺失和短板,客观上为新技术和新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管理制度创新带来的宽松小气候和改革开放大气候开始产生“筑巢引凤”的效果。路透社日前报道说,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的负面清单管理等新规,外商近年来在华并购交易兴起,其中零售和消费品行业成为投资热域。今年以来外商在华并购交易总额已达71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全年投资额很可能超越去年的水平。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并购业务合伙人特雷西·伍特认为,今后在中国,企业成立以及股权转移等过程将会简化。从近期修订过的负面清单来看,一些外商投资领域得到进一步放宽。
正如外界观察到的那样,借力改革开放新势能,在全球价值链条和科创领域长期充当追随者的中国,而今逐步担纲引领者和创新者角色,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效提升内外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重组全球产业格局。
此刻,中国经济借助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正创造无穷商机,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经升级注入持续动力。中国创新终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造福亿万市场主体。(参与记者:贾远琨、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