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子下正经历着镇江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旧城改造,片区中央的孔家巷小学成了废墟中的“孤岛”,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危险重重,且每天上课得闻着臭气吸着灰尘听着噪音。近日,本地论坛上的一则配图网帖,再次将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却似乎一直未能引起各个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
废墟中夹着一所育人子弟的学校,孔小这几年的处境着实让人揪心。是否异地借校上课并无官方消息,如今学校周边尚有拆迁后未清理的废墟,接下来几年又将变成大的施工场地。眼下,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据悉该校近900名学生,70%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经济状况好的家庭显然不会把孩子送到周边环境如此不堪的学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千辛万苦把孩子带在身边,满怀憧憬地把他们送入校园,可没想到的是,岗子下旧改已三年有余,学生们仍然只能留在满是废墟的脏、乱、差环境中继续学习。
对此,笔者不禁想问:旧改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为何不提前做好学校的过渡安置?周围的拆迁户都已搬离,留下的为何是一方教育圣地?这些疑问还有待有关部门给出答案。
然而,对于孔小目前的境遇,有关部门在给出答案之前也不能无所作为,笔者建议:一是在学校未能搬迁之前,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问责力度,使其能主动为学校师生的安全担责,持续改善校舍周边环境;二是教育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基于学校周边未来将长期工地化的实际,考虑尽早异地借租校舍解决办学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关部门应该将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等落到实处,不能因强调这个那个困难,而置近千名师生于不顾。
否则再过一两年,一直在废墟中“孤岛”求学的孩子都该小学毕业了,莫让废墟上的学校寒了新镇江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