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国内专题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皖东小镇走上绿色富民路

发布时间:2017-03-17 10:3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合肥3月12日(记者张紫赟)春天来了,农民王开发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忙着在家门口的枫园基地挖树苗、培土、移栽。老夫妻俩每年在这打工收入约5万元,用老王的话说,“这辈子没想过挣这么多钱,生活有甜头、有奔头啊。”

  今年68岁的王开发是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马厂村村民。谈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有着说不完的话:“我们这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不肥,十年九旱,以前种花生收成总不好。可没想到我们这里适合种树,你看这上万亩的枫树基地,养了800多万株各种品种的枫树。一到秋天,到处都是火红的枫叶,那叫好看哩。”

  王开发口中“没想到”的致富路是章广镇摸索很久后才找到的。2012年,该镇原党委书记丁伯让在江苏扬州丁伙镇挂职学习期间,深受当地发展特色林业的启发。恰逢安徽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他回来后即与相关部门认真谋划,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枫树为主要树种,打造万亩枫园,将自然劣势化为发展优势。

  “森林增长不仅仅是栽树,绝不搞简单的植树造林,不搞单纯的完成任务。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把生态建设与产业脱贫、特色富民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的生活‘美起来’,钱袋子‘鼓起来’。”丁伯让说。

  可种了一辈子粮食,忽然要改种高成本的苗木,老百姓们并不太积极。对此,章广镇开展党员和村民组长以上的基层干部每人建一片枫林活动,以示范来带动村民参与。同时,从全国范围引进熟悉市场的企业大户带动发展,由大户解决栽植什么品种问题,销售由大户集中代销和农户自销相结合。

  章广镇举办论坛与讲座,邀请省市林业专家、企业家为种植大户答疑解惑,诸如品种选择、规模大小、栽培技术、市场前景,以及融资、互联网等问题。“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更带来了产业最新动态,解放了我们这些老农民的思想!”枫叶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徐照东说。

  通过几年的植树造林,章广镇新增林地面积2.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增加5.8%。短短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该镇枫树苗木、麦饭石桃、玫瑰花、百慕大草坪等各类产业基地达到6万余亩,林业收入1.3亿元,昔日缺水少绿的江淮分水岭已是山清水秀、花果飘香。

  高起点、高标准的植树造林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也为林业与文化结合、林业与旅游融合提供了平台。

  2016年,4个亿元项目加盟章广镇。其中,滁州大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中国第一枫园旅游接待中心”,举办了2届枫叶节;滁州五尖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章广麦饭石桃交易大市场、葡萄酒庄、收购麦饭石桃园,举办了桃花节和采桃节。这一年,章广镇还与安徽省体育局合作建设了滁州市五尖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场,承办了2次全国性自行车比赛。

  “特色农林景观+体育+旅游”正成为章广镇产业发展的主导业态,去年吸引22万游客前来观赏、采摘、骑游。随着龙头企业快速涌进,用工量急速上升。章广镇专门组建元松、章广、街道社区3个村级劳务公司,解决农民就业600人。特色林业每年使用闲散劳力3800人,农民每年土地租金和劳动力工资收入达5700多万元。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