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市政协委员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出谋献策

发布时间:2016-12-21 16:3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政协城乡委主任季平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坚持系统导向。现在面临的很多城市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城市建设模式过于强调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忽视了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违背了自然规律。现在,我们有必要站在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高度,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拨乱反正,既要考虑当下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功能完善又要着眼景观设计,既要注重精美规划、精心建设又要注重精致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就水论水。从流程上看,它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小区建设、路网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地下管网建设等方面;从系统关联性上看,海绵系统自身就包含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渗、滞、蓄、净、用、排等方面,它又是整个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参与主体看,既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还需要全社会的普遍支持。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通盘考虑,避免海绵城市建设陷入重复建设、零打碎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状态;要始终坚持整体集成,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打出一套“海绵+”的组合拳,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古城镇江的基本形象和重要内容,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是内外兼修。

    第二个建议,坚持创新导向。所谓创新导向,就是问题导向,就是探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要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很多城市为什么会发生“看海”现象?我想,除了客观存在的极端天气、短时强降水等因素,最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是因为过去的城市开发“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破坏了原有水系、干扰了自然渗水功能、形成了热岛雨岛效应,雨洪管理重排不重用,排水管网覆盖密度不高、管道承载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镇江的地形地貌实际,我们就有必要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雨水处置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革新工程施工技术。比如在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上,我们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系统地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要按照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严格验收旧城改造项目、新城区新建项目,更要坚持好赏罚分明的政策导向。

    第三个建议,坚持需求导向。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首先,要解决内涝,能满足人们对生命财产的直接安全需求;其次,要消除水体黑臭,能满足人们对生命财产的间接安全需求,这实际是长远化的最低需求;再次,要有景观美化,满足人们对环境观感和情感寄托的需求;最后,要实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能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求,当然这是最高需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由于投融资额度、建设周期、工程技术质量等等条件限制,每一个工程项目不可能都满足人们的最高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规划设计、建设维护过程中,不追求最好、但求更好,在不到处“撒胡椒面”的情况下,寻求建设条件与人们需求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尽可能地满足人们更高一层次的需求。

    第四个建议,坚持市场导向。中央确定在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嗅觉灵敏的各类资本很快就拿出各种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虽然贡献的主要是公共产品,但并不需要政府大包大揽、全额出资、无偿提供,“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社会资本肯定会找到恰当的盈亏平衡点。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是采取PPP模式,也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我想提醒的是,PPP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个项目是否要应用PPP,需要综合考量、科学决策。目前来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雨水和生活污水的管网铺设管护、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和达标排放。这类项目的产出要求、绩效指标、收益来源比较明确,甚至可以定量,非常适用PPP模式,可以直接开标招标。另一类则是蓄水保水的绿地改造、湿地保护、流域治理等,收益边界模糊、收益期漫长甚至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政府需要慎重决策是否采取PPP模式。如果要应用,则需要由大财团、大集团控股下的专业公司来组织实施,因为它们的资信品质高、资本实力雄厚、项目整体规划专业水平高、技术集成设计和优化能力强。对资本市场来说,海绵城市项目最吸引他们的,是相对稳定的收益来源,包括政府付费、污染者付费和受益者付费。然而,现在城市面源污染者、海绵项目直接受益者的付费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必要通过教育宣传、政策导向、法规强制等方式,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长久持续性。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兰友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