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闹钟
润州区实验小学 李红梅
一天晚上,我们举行“心灵成长”的公益活动,气氛非常热烈,在其中一个互动环节中,老师让孩子们说说:“你觉得妈妈是什么?”其中一个孩子大声说道:“我的妈妈是闹钟。”正当大家感到诧异的时候,只听见她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每天我做什么事情,到时间她就会不停地喊,就跟闹钟一样,真烦人。”
由此我联想到一个朋友的孩子告诉我:“我妈妈真烦,上班的时候都要不停地打电话回来,告诉我做什么,遥控指挥。其实她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
听到这些孩子的话,很感慨孩子的聪明悟性,同时也带给我无尽的思索,不知道我们的妈妈有没有想过:哪天“闹钟”不响,那孩子会不会失去航向呢?
有很多的报道,孩子到外地读大学,不知道该做什么,迷失了自我;还记得曾经咨询过的案例,有位刚刚大学毕业的男孩,在外地工作,整天焦虑,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有没有给这些妈妈们敲响警钟呢?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我们每个妈妈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一直走下去,唯有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唯有让孩子们在今后多变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依靠自律这种优秀的品质把握自己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信心,才能成为一名称职合格的妈妈。
曾经看到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一些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块糖,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块,作为奖励。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这里充分体现了自制力的问题,被称之为狭义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冲动、或是让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广义的自律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评价能力、做计划并监督执行的能力,等等,相当于自我管理能力。
最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律性,7-9岁的时候是最理想的,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先要培养他的专注力。一个人先有专注力,然后培养意志力。就是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坚持做到一件事的能力。 因为自律总是建立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一些行为,举个例子来说,睡觉。睡觉前的时候,很多孩子上学的时候有一些事情让他兴奋,会睡不着觉,这个时候让孩子懂得跟自己的身体连接,比如呼吸,比如跟自己的感觉连接,他就很快的睡眠,这也是自我管理的因素。
其次要想让孩子自觉地约束自己,关键是要给他提供对他来讲有意义的动机。例如在沙漠旅游,没有水,然后朋友给你扔一箱子干面包。想想你是什么感觉?我们要懂得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情,然后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和你希望他有的行为捆绑起来,构成因果关系,当然这个关联越自然、越合理越好,最好也能是有建设性的。这样,我们就给他自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机。总之,要想让孩子自律,我们给他个有诱惑力的动机很重要。
最后养成建立目标和计划的习惯。我们所有达成目标:第一要有一个目标的模式。第二个要有实现目标的方法。先从孩子本身来讲,先建立达成目标的模式。就是说我有目标,我要实现它不难,能够完成小事情就是一个目标,举例子来说,比如刷牙,孩子每天几点刷牙,他做到了就不断地肯定他。通常一个人养成习惯是需要二十一天。孩子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成长,能力的培养,需要五千次的肯定。这是西方的人类学家的研究结果。所以外在的肯定,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对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就是固化孩子的能力。同时不断告诉孩子很容易的,只要定了目标,就能做到,这个模式建立起来,所有东西就好办了。比如背诗,今天目标就是背一句话,他做到了肯定他,然后问他,是不是不难啊?当他不断地说不难不难,他内在的东西建立起来了。他一旦有这样模式的时候,他说不难了,什么都做得到。他不会就会问,就会动脑筋,就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模式,方法就简单了。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畏难,不敢做。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能有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选择、自己监督、自己评估、自己总结反省修正,那么孩子就锻炼到了广义的自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必时时监控,但要偶尔检查,掌握情况,适当帮助、引导。
自律需要培养,拥有了自律这种优秀品质,能够在自律的陪伴下茁壮成长,我们的家长才能真正的开心、舒心、放心!
作者简介:
李红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镇江市未成年人成长中心志愿者。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的路上,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落寞。运用专业知识,倾洒爱的春风,让每个生命都如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