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是一个传奇。一个将军的传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小时候跟随叔父,先从青州奔元魏,后又南奔入刘宋,这种经历说明傅家并不是世家,也没有什么财产。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傅永生得身材雄壮,“拳勇过人”,史载他能在马背上倒立着纵马驰骋。
可能是从小走南闯北,傅永读书耽误了,或者他本就是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到了二十多岁,有朋友给他写了封信,结果他的回信却写不起来,只好请叔叔帮忙,叔叔借此好好教训了他一顿,没有帮他写。
傅永深受刺激,开始发愤用功,遍读群书,涉猎经史。到了后来,傅永文韬武略,深受孝文帝赞赏:“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后来陆游曾在一首诗中自述平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出典估计就在傅永这儿。
先是跟着南朝刺史崔道固做一个城局参军,后来又跟着崔道固一起投降了北魏。当生活安定下来时,傅永发现他的父母在老家都老了,饥寒交迫了十多年,“赖其强于人事,戮力佣丐,得以存立。”于是傅永靠给人打工、借贷,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着生存。
到晚年,傅永才出仕,先是从文官做起的,奉礼郎、中书博士等,但在几次和南朝的战争中,傅永表现出的智勇双全,令人难以忘怀。“两月之中,遂献再捷。”两个月,先后打了两次大胜仗,北魏孝文帝专门派使者到豫州,策拜傅永为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男。
在后来的南北朝战争中,傅永屡立战功,一次跟随中山王元英出征义阳,傅永带着步骑千人,对阵南朝将领马仙琕,在冲锋时,傅永左腿中箭,他拔出箭,继续陷阵杀敌,这一仗大败马仙琕,“仙琕烧营卷甲而遁”,当时傅永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莫不壮之”。
义阳打下来后,元英让军司马写军报,写好后却总不能让元英满意,于是让傅永改改,傅永的军书中没有花里胡哨的文采,只是如实写了军队阵仗士气,战场形势,元英看了非常满意。
可能是朝廷觉得他年纪大了,傅永后来被调去做太守等地方大员,一个将军做地方官,他非常不开心。当听到元英出征钟离时,傅永赶紧上表,请求去前线当个将军,朝廷没同意。于是傅永常常自言自语:“汉朝那些老将,马援啊、赵充国啊,暮年却能横行绝域,建功立业,他们都是什么人啊!如今我也白发皓然,却被困在郡守任上,不能上阵杀敌!”
虽然傅永熟读经书,写军报是一把好手,但根本上他还是偏向武将的一面,在行政体系中用人治事不是他的长项,所以做地方官并不出众。
史载当傅永年过八十时,还能够骑马射箭,“盘马奋槊”。俗话说:自古名将如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傅永这时候非常忌讳别人说他老,每次别人谈到年纪,他总说自己只有69岁。
《北史》上有几句刻画了一幅傅永老年时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永尝登北芒,于平坦处奋矛跃马,盘旋瞻望,有终焉之志。”这几句描述如画,一个老年将军,盘马北芒山,铁矛映残照,冷冷西风中,白发乱飞,此时,他盘旋嘶鸣的马背上,会想些什么?少年出身贫寒?青年发愤读书?壮年佣丐养亲?晚年陷阵杀敌?还是如今的功成名就?或者,死亡?“有终焉之志”,他想到的是北芒山下埋的一代代英魂吧?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时候傅永心中的苍凉无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