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志”小说真正风行于世,是在清乾隆年间。江宁人氏蔡元放取《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增入了一些评语以及夹批、夹注,并将书名易为《东周列国志》,遂成为此后“列国志”小说最为通行的版本。
《东周列国志》版本甚多,有桐石山房、渔古山房、星聚堂、义合斋等众多刻本。其中桐石山房刻本大约是现存最早的刻本了。这些刻本卷首基本都附绣像二十四幅,每幅绘一人物,并附有赞语。
寒斋藏有一部清三让堂刻本《东周列国志》,亦属于最为晚出的“东周列国志”本系列。该刊本封面题“钟伯敬先生评绣像东周列国全志”,首卷有绣像二十四叶,每叶前图后赞,共绘二十四幅绣像。拿该刊本绣像与渔古山房刻本绣像比较,虽同为二十四幅,但所绘人物却多有不同。
这部三让堂刊本,大约刻印于咸同年间。版心题有“芥子园”三字,或许是三让堂据芥子园旧板重新印刷的。该刊本绣像虽然刻工并不见佳,但绘工颇有称道之处。所绘人物,大抵还是各有特点,符合故事情节的。如楚庄王,身着异族服饰,这和楚国当时地处偏远,被视为蛮夷有关。宋襄公身后大旗上镌有“仁义”二字,也十分契合宋襄公的性格特点。泓水之战,宋襄公面对楚师,一味讲求仁义,而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徒留笑柄。此外,像晋文公、伍子胥等绣像,都颇有神韵。
入清以后,小说绣像大多附有赞语,表达对书中人物的爱憎之情,读来颇有意思。如这部三让堂刊本《东周列国志》,对“吴起”有这样一段赞语:“杀妻,忍也;母死不归,逆也;相楚以刻薄亡身,暗也。失此三者,虽善治兵,奚取焉!”即指出吴起杀妻求将、母死不归、楚国变法“三大失”,明显含有贬斥之义。不过,赞语终究表达的只是古代文人的个人观点,吴起虽然因变法而被楚国贵族射杀,但变法的意义,却也不是这样轻易便能抹煞的。
楚庄王 宋襄公 伍子胥 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