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7月21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172周年纪念日,昨天上午,“弘扬爱国精神,民族团结振兴中华——镇江保卫战英烈祭”活动在市烈士陵园忠烈亭前举行(见图 冷静 杨泠 摄)。来自山东青州市的八旗将士后裔和来自东北三省、内蒙古、上海、福建,以及香港、台湾的满族同胞共同以满族传统的祭祀仪式,纪念在镇江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表达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心声。
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原中共镇江地委副书记、90岁高龄的宋亚欣坐着轮椅参加了昨天的活动。他说,镇江保卫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役,为了抗击英国侵略者,以青州兵为骨干的守军浴血鏖战,殊死拼杀。从1842年7月13日至7月21日,9天时间里,英勇的400名青州旗兵和驻守镇江的1200名旗兵的鲜血洒在镇江城内外,最终因寡不敌众,城被攻陷,以副都统海龄为首的将士壮烈殉国。
作为本次活动发起者之一,满族作家尼阳尼雅·那丹珠表示,清王朝曾经为牺牲的八旗将士建了很多忠烈碑,但是大部分都在战乱中遗失了,而镇江却一直保留并复原了忠烈碑。镇江保卫战期间,驻防镇江的八旗将士跟镇江居民的关系非常好,是民族融合的一个典型范例,所以自己一直铭记着。
据了解,为了纪念在镇江保卫战中英勇捐躯的英烈,1845年,镇江西门内曾修建了忠烈祠碑,同时也为战败后投火自焚的海龄建立了海昭节公祠,以纪念这位英雄。在海公祠旁边,还建有旗营节烈祠、旗营忠烈祠,纪念在镇江保卫战城陷后殉难的八旗妇女和阵亡旗兵。因历次战乱破坏,这些祠碑尽毁。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关工委、市民政部门、市烈士陵园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在2002年纪念镇江保卫战160周年之际,在青州兵与英国侵略军英勇搏斗的十三门旧址按原样重建忠烈碑,并新建忠烈亭,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
(冷静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