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专业汽车网站发布的“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显示,有11款被检测车型内饰中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含量超标。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空气污染问题再次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我国于2012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确规定了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依次督促汽车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减少车辆空气污染。
但是,由于没有强制力量,该《指南》所起作用有限,很难起到作用。
中国人对于汽车空气污染问题一直都不太关注,但它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却不少。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国外的一项研究测试更是表明: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这6个月内,可导致乘车者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车祸。
一项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对国内新车空气质量超标的担忧一直存在。多达52%的人认为9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空气污染,并可能损害健康。因汽车空气污染,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许多人甚至在身体出现病痛之后,并不知道罪魁祸首来自汽车空气污染。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空气污染迟迟难以得到重视,跟国内汽车消费文化还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国内消费者往往更加重视产品配置和价格,因而忽略了车内空气质量这些“细节”。从厂家来说,没有严格法规的约束,自然不会给予更多重视。更为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缺乏权威的检测机构,无法给出合法的鉴定结果。
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装饰材料,它们散发出的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我国虽然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这一标准只具有推荐性而不具备法律约束,这差不多只是一纸空文,而不会促进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汽车专家贾新光(微博)说。因此在政府没有出台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控制关口落在了整车厂的采购标准上,为控制好车内空气质量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反观欧美等国,他们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更加注重从源头把关,对内饰材料有严格强制标准,且要求汽车生产商使用无污染的水性漆和相对环保的胶粘剂。而且欧盟许多国家也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
对于如何尽量减少汽车空气污染,一些相关人士建议,新车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多开窗户,保持通风;同时最好减少使用一些质量低劣的车内装饰材料,以避免更多的污染。
“要彻底解决汽车空气污染问题,最终还要依靠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强制在企业中推广,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贾新光说。(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