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特点为动物性食物增加,谷类减少,而在谷类食物中很多人每天以精致的糖和淀粉食物为主。同时,不少人从白天到晚上都坐在车、办公室、酒吧或麻将室里,缺少必要的体力劳动与运动。由于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超重和肥胖率大幅度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数目正在迅猛增加,与膳食因素有关的恶性肿瘤已占肿瘤总数30%以上。
“现代城市人的烹调方式、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存在问题。”日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化疗科朱小霞医生对记者说,这带来了一系列与人们的健康休戚相关的问题。
主副食搭配比应为4:1
“常常有病人这样问我,为什么我们在缺吃少喝时,癌症并不多,日子过富裕了,反而肿瘤病人却多了?”朱小霞介绍说,确实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猛升。在我国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大肠癌的死亡率已上升1倍。因此,大肠癌实际上就是自己吃出来的。
“有不少人认为‘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菜才营养丰富’。”朱小霞说,有的家庭烹调时拼命地放油,以为“油多不坏菜”,每天都要有鱼肉,还要加大量的鸡精、味精等作料,这样才“有滋有味”。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多进米面、蔬菜、瓜果,而不是大量吃肉。米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
从消化学的角度来说,在合理的饮食中,一天人所需要的总热能约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米饭同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并且也有着其他营养成分不可代替的必需性。特别对于脑细胞系统,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补充其运转的能量。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食,主要是指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物,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副食是指鱼、肉、蛋、菜、水果等等,而主副食搭配的比例通常应为4:1。如果主副都颠倒了,又怎能不生病?
粗粮——“肠道清道夫”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膳食宝塔中,把谷类食物归于宝塔的最底层,由此可见,谷类食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讲,每天需要的主食量约250克—400克,且以全谷类的主食为好。精细加工的米虽然口感好,但加工过程中营养丰富的米糠却被丢弃了,长期吃精制谷物对健康十分不利。现在很多人把主食的范围扩大了,像方便面、油条、油饼、春卷、奶黄包、蛋黄酥、奶油蛋糕、薯片、洋快餐等含有淀粉的食物都成了主食,实际上这类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丧失了部分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或含有较高的砂糖、脂肪等成分,还是少吃为妙。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膳食纤维被称为“肠道清道夫”,遇到水会膨胀起来,或者变成透明胶状物质,在肠道内容易被肠道细菌发酵和利用,增大了肠道废弃物——粪便的体积,增加了肠道的蠕动,有利于粪便顺利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对致癌物的吸收,可直接预防肠癌、直肠癌。含有纤维较高粗粮能阻碍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吸收,预防肥胖,可间接防癌。粗粮中的微量元素——硒,是一种抗癌物质,可结合体内致癌物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此外,粗粮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孙卉 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