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生活  >   健康关注

专家:食品安全事件不少为误读 不合格非不安全

发布时间:2012-07-19 12: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昨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上,来自政府、协会以及企业界等代表就维护食品安全的地位、形象等进行深入研讨。

  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一般所说的不合格食品包括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非安全指标不合格、限量成分超标、含有违禁成分等。如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包括标签、标示不合格,含量不合格等,但是这些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不能将超标食物误读为不安全食物,但是,限量物质超标往往是生产管理失误的结果,企业应积极说明情况,查找原因”。

  而对于含有违禁物质是否会对健康构成伤害,何计国表示,这也需要看其含量,但是含有违禁物质的食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企业应首先向消费者道歉,并积极查找原因,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

  对于媒体报道中将含有致癌物的食品视为致癌食品,何计国也表示,这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基础进行认定的,其中最可信赖的数据就是人群流行病学证据。“但是目前很遗憾,我们基本上没有几个物质有人类试验证据支持,大多数我们不能说是人类致癌物,顶多泛泛地说它是致癌物”。

  “如果说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就会致癌,那我们许多传统食品如面包、油条、烤肉、腌肉等等都不能吃了,也都是不安全食品了”,何计国同时也指出,对企业而言,应通过生产控制降低致癌物质含量,同时不能添加和使用有致癌风险的外来化学物质。

  另外,何计国还指出,媒体还经常误用国家标准。以前不久发生的伊利奶粉含汞事件为例,很多媒体就误用了液态奶汞含量的标准,“其实奶粉和液态奶完全没有可比性”。

  补充阅读: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世界独一无二

  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比较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院士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生产规模太小而且分散。陈君石表示,我国有一亿多农户进行分散、非规范化生产,包括所有的初级农产品,鸡鸭鱼肉奶蛋等。另外,我国四五十万的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规模过小。联系此前曝出的“瘦肉精”问题,他认为,“就是因为养猪是非常分散的”。

  第二,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概念没有区分开来。陈君石认为,有很多假冒伪劣食品实际上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危害,哪怕是潜在危害。那些会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危害的不安全产品,只占假冒伪劣食品的小部分,比如用工业甲醛兑制白酒导致失明甚至丧命,三聚氰氨造成大量婴幼儿的泌尿系统结石,以及这次台湾的塑化剂。

  除却这些假冒伪劣中的不安全食品,更多的诸如上海的"染色馒头"。陈君石分析说,"染色馒头"是用了政府批准的添加剂柠檬黄来造假玉米馒头,柠檬黄本身是安全的,但声称是玉米馒头,却没有玉米,以此来冒充。同类还有假鸡蛋、染色花椒等等。陈君石说:“假如说把这些都算到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数量就多了。但如果都等同于食品安全是不公平的”。

  第三,消费者和媒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各部门监管力度加大,以致一些长期存在,而一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曝露出来,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他从技术角度说:“现在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发达国家是不需要这样强度的监管,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来加强监管。”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张俭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院):按照我们国家标准的规定,我们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有23个功能类别,都是食品添加剂能够达到的作用。超范围、超量使用添加剂都是违反我们国家管理规定的,是我们必须要采取管理措施的。但是超范围、超量就一定给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吗?也不一定。要按照科学数据来说话。如果每日可能的摄入量低于ADI值(即每日允许摄入量),这就是安全的。

来源:搜狐 作者:  责任编辑:费菲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